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师生风采>>正文
 
【青年教师风采】第一期——化工学院 李媖
2024-05-03 09:07  

李媖,女,工学博士,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CO/CO2高效利用与转化、分子筛合成与表征领域的科研工作。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一层次、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奖优秀奖、自治区“新世纪321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催化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7个。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Catal、Appl. Catal. B-Environ.等国内外高水平催化类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

 

 

一、瞄准地方需求,潜心科学研究

我国一次化石能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内蒙古自治区更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因此在本科的学习中,李媖就十分关注与煤相关的知识,并且认识到,煤化工可以将煤炭从燃料向原材料转变,同时实现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煤的附加值。因此,本科毕业后,她进入了全国化工学科排名第一的学校——天津大学,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围绕煤化工的科学研究。针对我国燃料乙醇的市场缺口逐年增大的事实,以工业应用问题为导向,围绕煤制乙醇工艺中催化剂的开发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作为团队主要参与人,完成了催化剂的吨级生产放大,并应用于乙醇合成千吨级中试。2021年,李媖来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她聚焦“双碳”目标,继续围绕工业催化剂在CO2化学转化中的应用开展研究,为内蒙古煤化工行业减少碳排放提供技术支持。

二、坚守育人初心,培养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自入校以来,李媖相继承担了多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基础及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且主动承担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利用“青年教师”身份的优势,与学生谈心谈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在课堂上注重思政内容的引入,在知识教授的基础上,融入“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思辨能力”;注重强调“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培养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化工人才,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水平,入职之初就主动赴化工设计院提升自身化工设计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瞄准地方需求,作为负责人申请的“低碳技术与管理”微专业获批了内蒙古工业大学首批“微专业”建设项目,为内蒙古“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持续培养与输送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比赛和教研活动,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荣获第四届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四届内蒙古工业大学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内蒙古工业大学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作为参与人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

目标坚定,脚踏实地,李媖将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继续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耕耘,持续不断为北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五四特辑:我校青年教师风采展示(一)

上一条:【青年教师风采】第一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振邦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问者